华体会hth登录入

新桑蚕·新科技·新生活

时间: 2023-12-19 13:34:07 |   作者: 华体会hth登录入

  2000多年前,汉武帝开辟了以合浦港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而如今,紧随中央“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正在承接“东绸西移”的广西,开始积极探索桑蚕产业多元化高值化开发利用的新时期“丝绸之路”。

  7月29日,两岸100多名专家学者、企业精英,以及有关部门代表共聚广西的桑蚕主产区——来宾,以“新桑蚕·新科技·新生活”为主题,共同谋划桑蚕产业的升级之策。广西桑蚕产业路向何方?记者与部分专家学者进行探讨。

  祁广军(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可以用一句话表述目前广西桑蚕业在国内外的地位与影响力,就是“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

  广西的蚕茧产量和缫丝生产规模均排全国第一,生丝产量占全国总产量四分之一。近年来,缫丝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和自动化程度显著提升,自动缫丝机普及率达100%,生丝质量普遍达到4A级,部分达到5A、6A级。

  在国家“东桑西移”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广西丝绸工业开始步入“东绸西移”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轨道。为突破制约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广西积极调整产业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扎实推进丝绸印染建设。目前,广西华象丝绸印染有限公司(象州)、上林大染坊丝绸有限公司、广西恒业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宜州)拟上的丝绸印染项目,已通过自治区重点项目联席会议的“两高”审查。其中华象公司的丝绸印染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他两家企业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兰树思(广西茧丝绸行业协会理事长):广西种桑养蚕的产业化程度不高,蚕桑品种有待改良;加工业总量较小,产业链短、丝绸工业仍以缫丝加工为主;织绸刚刚起步,印染、服装、制品几近空白;茧丝绸贸易渠道不宽,出口贸易渠道少等,这样一些问题制约了我区茧丝绸业健康协调发展。

  祁广军:广西要跳出产业看产业,不要“在一根丝上吊着”,也不要“在一棵树上吊着”。

  祁广军:广西在发展种桑、养蚕、缫丝等传统桑蚕业的同时,已研制出桑果酒、桑果醋、桑叶茶、桑枝食用菌等,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值超过20亿元。但对蚕桑资源的多级利用,广西仍处起步阶段。

  刘玉玲(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员):目前桑蚕的价值还没有正真获得充分开发。今后的发展趋势应以“生物医药”高端切入,打造以医药为龙头,集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和食品为一体的产业价值链,产品要放眼全球市场。

  我从事的研究是如何从植物里发现药物,近期最大的一个突破是从废弃桑枝中提取一些活性成分,最终用于糖尿病治疗。现在该项目研制的新型糖苷酶抑制剂在二期临床取得特别好的效果,与国际上最权威的“拜唐苹”相比,效果相当,而且胃肠反应相对减轻。我们把该药列为2015年聚焦品种的第一位,希望明年三期临床做完之后,能够给中药打造一个亮点。

  通过多方考察,我们已将原料基地落地宜州市,活性成分的提取工作都将在广西完成。初步估计该药上市后年收入会达到10亿元以上,这将为原料基地桑农的增收做出巨大贡献。

  黄冠中(中国医药学院教授):桑黄是生在桑树上的菌类,有抗癌,护肝、肾,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功效,目前野生桑黄几乎绝种。

  废弃的桑枝是培育桑黄的基质。因为通常桑黄的年代越久远,抗癌作用就越好,所以桑枝种植桑黄的项目周期比较长,至少要两三年才有收成。不过其价值虽在日本、韩国已得到充分认可,但在中国大陆却还未得到认识,进一步推广也需要一个周期。因此,对桑枝食用菌产量全国第一的广西来说,可以抓住机遇,切入桑黄这种高端菌类的种植生产加工。

  张国政(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所长):桑蚕的开发利用能是全方位的。桑叶可制成具有降糖功效的桑叶抹茶;5龄第三天的蚕做成的全蚕粉,也具有降血糖和抗肿瘤的良好功效;蚕蛹虫草培养技术培育出来的虫草功效可敌冬虫夏草;以蚕蛹作为原料,经特定微生物发酵技术处理,脱除蚕蛹臭味,可生产出优质蛋白原料。

  林享能(台湾两岸农渔业交流发展投资协会理事长):目前大部分人还只了解缫丝,对桑蚕其他的功效知之甚少。其实我们老祖宗早已在《本草纲目》中告诉我们,桑枝、蚕蛹可以提炼一系列的元素,制成比如说面膜、健康食品、饮品等高的附加价值产品。桑树、蚕虫全身是宝,如充分结合开发养生美食、医药、休闲观光产业,一亩地约能产生35万元的产值。

  台湾因为土地、人工条件的限制,桑蚕产业在1995年已大规模缩减,但仍在桑蚕食品、保健品领域保留优势。例如广西的桑果只能在每年三四月份收一次果,而台湾可做到一年两收,以此带动休闲观光和果桑食品产业发展。

  刘玉玲:我很看好广西和台湾在桑蚕业的合作。台湾在精细化农业、效益化农业上有经验,而广西又有良好的土地资源、生态资源和产业基础。加上引入的先进科技和经营理念,前景十分广阔。

  刘侃(自治区台办主任):广西有270多万亩桑蚕地,全区各地政府十分重视桑蚕生产。蚕业技术网络遍及各地桑蚕生产产区,近2000名科技工作人员奋斗在生产第一线。希望桂台两地能够将桑蚕资源、市场、资金、科技等优势要素加以整合,把桑蚕产业链延伸到医药、建材、旅游等领域,打造两岸桑蚕业合作的“升级版”。(广西日报 作者: 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