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丝产品

陕汽:进阶使命

时间: 2024-03-19 18:36:44 |   作者: 有机丝产品

  奥地利斯太尔技术的引进曾经一度改变了中国民用卡车缺重的格局,使当时的陕汽迅速成为中国重型汽车市场的主力军。但随着汽车制造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斯太尔系明显不能够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国内商用车企业陆续展开了一场不断引进吸收国外重卡新技术的风潮。在这种背景下,陕汽真正开始引进德国曼F系列重卡技术,并开发出德龙系列,2004年第一批陕汽德龙F2000重卡下线,标志着中国第三代重卡诞生。

  从2002年到2006年,陕汽产销量五年连翻五番,特别是从2006年起,陕汽市场增长率更是同比超过100%,连续18个月位居重卡行业榜首;到了2007年,陕汽产销6.009万辆,总产值达到了182亿元,同比增长92.1%,市场增长率蝉联全国第一,创造了连续24个月行业增速第一的市场奇迹;2008年,陕汽全年实现产销7.6万辆,其中重卡6.6万辆,同比增长11.6%,市场占有率升至12.22%,实现出售的收益200亿元,同比增长31%,出口创汇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0%。长期以来,陕汽依然保持平均每年50%以上的高上涨的速度,远高于重卡行业20%的平均增长水平,在15吨以上级重卡市场中长期保持国内销量第一,市场占有率占到34%。

  在短期利益和长期价值博弈中,以最短时间提高净利润才是企业的切实选择。在这方面,国内独家集三大中国名牌、四大驰名商标于一身的陕汽与其合作伙伴表现团结,他们甚至乐于将目光放得更远。

  在“整车和零部件全部领先才标志着行业领先”的理念下,陕汽陆续展开了与供应链的打造与磨合,他们分别是:国内最大的高速大马力柴油机生产商,分别占据重型汽车和工程机械等动力配套领域80%和78%的市场占有率,10L/12L大功率柴油机保持市场主导地位,拥有“中国第一动力”品牌形象的潍柴动力;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世界重卡巨头,掌握国际商用车领先技术的德国曼;全球领先的动力设备制造商,中国柴油机行业最大的外商投资者康明斯;中国最大的重型变速器生产和出口基地,连续三年被美国伊顿公司授予“全球最佳供应商”称号,在国内15吨以上级重型汽车市场的占有率超过90%,并且慢慢的变成了全球单厂年产量之首,各项经营指标均排名全国齿轮行业第一位的法士特;中国重型车桥之王,国内最大的斯太尔桥生产基地,其生产的斯太尔系列驱动桥以及引进德国曼技术生产的单级减速桥和重型军用越野车桥,顺利打开欧美市场大门的汉德车桥。

  对陕汽来说,三次历史性创业留下的不仅仅只有摩尔定律。自涉足重卡领域以来,陕汽应对危机的理念也被坚持下来只靠生产无法走进第一梯队,技术需要在竞争加剧时予以更多的投入。

  2008年11月5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陕汽落户,不仅成为清华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一个科研试验基地,同时也是陕汽强化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使陕汽的研发能力跃升到一个新的平台。张小虞在参观陕汽新基地后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没有出过国,没机会看看欧美一些知名重卡工厂,那么请你到陕汽去看一看,陕汽商用车产业园就代表了当今重卡制造技术的世界水平。”

  随后一年,陕汽产学研合作暨博士后科研工作学术委员会成立,陕汽向抢占汽车行业科研制高点又迈出了新的步伐。2009年6月19日,陕汽康明斯国四重卡首发上市暨首批车辆交付仪式的举行,标志着陕汽已经掌握了国Ⅳ重卡的关键技术,同时也完成了中国重卡与国际现行标准的正式接轨,陕汽的世界级商用车企形象已经初具形成。

  有了技术作后盾,陕汽底气十足。2003年,陕汽德龙F2000重卡出口欧洲市场,成为中国当时惟一进入欧洲市场的重卡品牌;2006年,陕西重型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成立,并在当天签订1.6亿元的汽车装配线和散件出口采购合同订单,在全球重卡领域产生巨大影响。陕汽重卡在海外市场的小试牛刀既非神话,也没有艰深诀窍,只是遵循了基本的商业准则:保持核心团队的稳定,拥有合理的自主权以及有技巧的冒进。

  十年前,中国重汽重组,陕汽脱离集团后开始独立发展,一个没有开发功能、没有销售功能的集团分厂被彻底推向市场;十年后,陕汽将“中国经验”提炼为重卡市场运营手册的主旨,耕种第一个以服务型制造为商业模式的中国重卡品牌。